91视频下载入口草莓采摘園
電話:185-8013-0420
手機:173-5316-7669
座機:023-41638166
聯係人:徐老師
地址:重慶市璧山區壁城街道四麵山村
秋季種植草莓的灌溉方法需結合氣候特點、生長階段及設施條件進行準確調控,以下是關鍵技巧及新實踐總結:
一、灌溉方式選擇
滴灌
優勢:節水(減少蒸發)、準確控水、降低棚內濕度(減少灰黴病等病害)。
技術要點:
膜下滴灌:每兩行草莓共用一條滴灌管,滴頭間距0.2~0.3米,流量1.0~2.0 L/h。
雙滴灌帶:單壟鋪設兩條滴灌帶(間距15~20厘米),確保水分均勻滲透至根係。
噴水帶灌溉
適用於平地種植,需選擇小流量噴水帶(流量1.5~3.0 L/h),鋪設長度不超過50米。
溝灌(傳統方式)
需少量多次、均勻供水,避免積水導致根係窒息。
二、水分管理技巧
澆水頻率與水量
初秋(高溫期):每5~7天澆一次,濕潤20厘米土層。
中秋至深秋:延長至10~15天一次,避免傍晚澆水(防夜間高濕)。
判斷標準:
手握法:20厘米處土壤成團輕碰即散為適宜。
葉片吐水:早晨葉緣無水滴需補水。
生長階段調控
花芽分化期(9~10月):控水(土壤濕度60%),噴0.2%磷酸二氫鉀促分化。
果實膨大期:需水量大(濕度80%以上),滴灌結合衝施高磷鉀肥。
成熟期:適當控水(濕度70%),防果實變軟和病害。
三、操作細節優化
澆水時間
晴天上午9~10點或下午2點後,避開中午高溫(影響授粉)和陰雨天。
水溫控製
冬季水溫需預熱至25℃左右,避免低溫傷根。
配套措施
覆膜:減少蒸發,提高地溫,防病害。
通風:澆水後及時通風降濕。
總結
秋季草莓灌溉需以滴灌為核心,結合生長階段動態調整水量,注重濕度與溫度協同管理。未來趨勢包括智能水肥一體化係統(如物聯網監測)和抗病品種適配。具體操作需根據土壤質地(沙土選大流量滴頭)和氣候微調。